完美主義者的自救指南:如何從「做到最好」到「做到就好」

一、引言

作為一個曾經的完美主義者,我深知那種對每件事都追求極致的痛苦。無論是寫一篇文章、整理房間,還是做一頓飯,總覺得「還可以更好」。這種心態讓我一度陷入焦慮,甚至連發一條朋友圈都要反覆修改十幾次。直到有一天,我發現自己連吃飯都在想著「這碗飯擺盤不夠完美」,才意識到:是時候放過自己了。

今天,我想分享一些自己的體悟,以及如何在生活中減輕完美主義的強迫症,最終學會輕鬆、有鬆弛感地生活。



二、完美主義定義

完美主義(英文:perfectionism)在心理學中指一種不斷追求快而準或基本準確的主義,追求完美的性格或主義,其往往伴隨著自我否定和對他人評價的關注。        ----摘自維基百科








三、完美主義者是怎樣煉成的?

完美主義者的形成,就像是一杯精心調製的雞尾酒,混合了教育、性格、環境等多種因素。雖然追求完美能帶來成就,但也可能成為心靈的枷鎖。也許,真正的完美,在於學會接納不完美。畢竟,人生不是數學題,不需要每個答案都精確到小數點後三位。有時候,留一點缺憾,反而讓人生更真實可愛。


1. 家庭教育方面:「別人家的小孩」

每個完美主義者的童年,都住著一個"別人家的孩子"的標準。這個神祕的孩子永遠考滿分,永遠乖巧懂事,永遠在父母口中熠熠生輝。我們的完美主義者從小就被灌輸:99分是不夠的,少一分都是遺憾。

這種教育就像是在心裡種下了一顆永不知足的種子,長大後開花結果,變成了對完美的執念。他們總是看不到自己已經擁有的,總是在尋找自己缺失的。
💯💯💯💯💯


2. 自我性格:天生我材必完美

完美主義似乎是他們的性格之一。他們的大腦像裝了放大鏡,總是能發現別人忽略的細節。這種性格特質讓他們在追求完美的道路上越走越遠,直到把"差不多"這個詞從字典裡徹底刪除。他們不是故意挑剔,只是眼睛裡容不下半點瑕疵,就像童話裡的豌豆公主,隔著二十層床墊也能感覺到那顆豌豆的存在。

追求完美成了一個人的性格,深深植入了DNA裏。
💯💯💯💯💯








3. 想像力豐富:完美的藍圖在心中

完美主義者的想像力總是過於豐富。他們能在腦海中建構出完美的藍圖,細緻到令人髮指。寫一篇文章,他們能想像每個標點符號的最佳位置;做一頓飯,他們能腦補出米其林大廚的擺盤效果。這種想像既是祝福也是詛咒,讓他們在追求完美的道路上停不下來。
💯💯💯💯💯


4. 習慣在壓力中生活:壓力是完美的催化劑

完美主義者常年深陷在壓力中。對他們來說,壓力不是負擔,而是追求完美的動力。 deadline越近,他們越能爆發出驚人的潛力。這種能力讓他們在高壓環境中游刃有餘,但也讓他們習慣了把自己逼到極限。就像一台永動機,在追求完美的道路上不知疲倦地運作。
💯💯💯💯💯


5. 社會期待:完美的枷鎖

在這個社交媒體盛行的時代,完美主義者又多了一個"修練"的場所。朋友圈裡的精緻生活,instagram上的完美瞬間,都在無形中加重了完美主義者的負擔。他們不僅要追求現實中的完美,還要在虛擬世界中維持完美人設。這種雙重壓力,讓完美主義者成了現代社會最辛苦的"演員"。
💯💯💯💯💯


6. 控制欲:完美的保護傘

完美主義者往往有著強烈的控制欲。他們相信,只有掌控每一個細節,才能確保結果的完美。這種控制欲讓他們成為了優秀的組織者,但也讓他們難以放手。就像一位過度操心的園丁,不只要修剪枝葉,還要數清楚每片葉子的紋路。

這樣活著太痛苦了,不僅是對自己,對身邊的人也形成巨大的壓力罩。
💯💯💯💯💯

7. 恐懼失敗:完美的反面

對失敗的恐懼是完美主義者的軟肋。他們害怕不完美的結果會帶來否定和批評,這種恐懼驅使他們不斷追求更高的標準。就像走鋼索的人,永遠在尋找最完美的平衡點,怕一個失誤就會墜入失敗的深淵。
💯💯💯💯💯


8. 自我價值:完美的證明

對許多完美主義者來說,完美是證明自我價值的方式。他們相信,只有做到完美,才能獲得認同和尊重。這種信念讓他們把完美當成了人生的KPI,不斷追逐,永不停歇。
💯💯💯💯💯



四、完美主義者的特徵

完美主義者的這些特徵,就像是一把雙面刃。一方面,他們追求卓越,注重細節,往往能在工作中表現出色;另一方面,這種對完美的執著也可能成為他們的負擔,影響生活品質和心理健康。畢竟,人生不是所有事情都需要做到100分,有時候,學會接受80分,也是一種智慧。


1. 生活日常:連洗碗都要追求藝術感

你有沒有試過洗碗時,非得把碗盤擺得像藝術品一樣整齊?或者寫郵件時,花了半小時只為調整一個標點符號?這些都是完美主義者的日常。我以前就是這樣,直到有一天,我發現自己因為追求「完美擺盤」,結果碗盤堆積如山,連廚房都進不去了。


2. 身體僵硬,精神緊張、衰弱

完美主義在生活中時刻有著自己嚴格的標準,他們像帶著一把尺子在看世界。太多的不順眼,令到他們原本緊繃神經日日加重。這種自我殘害最終會令身體和心理上都出現病理反應。






3. 細節控

完美主義者的眼睛堪比顯微鏡,能發現常人忽略的微小細節。他們會在意你的郵件裡字體是否統一,會糾結咖啡杯把手是否對準45度角,甚至會注意到今天的巴士是否比昨天遲了幾秒鐘。

有一次,我寫了一篇文章,總覺得文章的例子不夠鮮明,反覆修改了十幾遍,結果錯過了最佳發布時間。


4. 拖延症患者

不是因為他們懶,而是總覺得準備不夠充分。寫一封郵件能改20遍,做一份報告能拖到最後一刻,只為了追求那個"完美時刻"。


5. 自我批評家

內心住著一個嚴厲的批評家,永遠對自己不滿意。考了99分?為什麼不是100?哪裡還可以做得更好?今天哪裡可以再改進?衣服沒有是否熨燙完美了?


6. 控制狂

相信只有親力親為才能確保完美。團隊合作?不如自己來,至少能保證每個細節都符合標準。    


7. 選擇困難

面對選擇時總是猶豫不決,因為總想做出"最完美"的決定。選家餐廳能糾結一小時,買件衣服能逛遍整個商場。


8. 永不滿足

達到一個目標後,立刻設定更高的標準。就像追逐地平線,永遠在前方,永遠觸不可及。


五、如何自救? 從「做到最好」到「做到就好」

有些完美主義者有些時候是不自知自己有這種傾向的,因為在他們眼裡,事物就應該是美好的樣子存在著。那麼該如何一步步走出困境呢?


1. 學會享受、重視過程 

完美主義者往往只注重最終的結果,卻從來不懂如何的享受過程,如何把過程看得比結果更重要。因為忽略了過程,他們一直在追求一個完美的結果,所以他們是很難享受當下,擁抱當下,最殘酷的結果可能是你即沒有結果,也沒有過程。

去年一年我自己創立了一個珍珠品牌FB/IG:gioielli.dodo.hk,如果我只把關注點放在整個生意的是否成功、盈利上,那我就完全忽略本身創業這件事帶來我的其他價值。回顧過去一年,我自己一手一腳把品牌做起來,自己設計陳列、包裝、產品、製作、推出市場、銷售、推廣,這些都是我的經歷和經驗累積,是寶貴的價值。如果我還是一名完美主義者,我就會忽略這些價值。


2. 接近自然,臣服

越喜歡大自然,越接近大自然,你會體會到自然之美。

這個世界上沒有一片一模一樣的雪花,沒有一片一模一樣綠色調的葉子,也沒有一個一模一樣的「你」。大自然巧奪天工,造物主的偉大,你覺得它會沒有能力製造一模一樣的物品的能力嗎?但是,她並沒有這個做,如果你能體會到她的用心良苦,懂得欣賞每一個獨一無二的個體,那你就會慢慢放下很多焦慮與不安,臣服當下。

過去一年,我在市集上遇到很多不同的客戶,也見識到很多不同人的生活狀態,非常奇妙,也令我大開眼界。
珍珠是天然的物品,表面難免會有一些紋理或者小瑕疵。剛開始,我是非常害怕客戶看到、發現這些瑕疵的,因為那時候的我,在消除完美主義這個課題上的初學者,還沒有完全地從潛意識裡消除它。但是,在市集上,當我見的人越來越多,遇到一些客戶覺得扁的形狀的珍珠可愛的人,遇到一些特地來找有瑕疵紋理珍珠的客人,遇到一些喜歡偏黃珍珠的客人,遇到一些欣賞我的手工作品並不完美的客人(🙏感恩遇見)
要知道這些在我們珍珠行業裡都是判定珍珠為此品的標準,但是在這些客人的這裡卻成了他們喜歡的標準,從他們身上我學習到了有鬆弛感地生活,尊重、喜歡你自己世界中的完美即可。

我也是從認識珍珠開始,慢慢療癒自己的完美主義的,在這裡真的要感謝珍珠帶給我的神奇力量,它讓我對待生活要在soft 一點。



3. 「80分就好」:我的新生活哲學

完美主義者常常把簡單的事情複雜化。有一次,我寫了一篇文章,反覆修改了十幾遍,結果錯過了最佳發布時間,流量慘淡。後來我學到一個新詞:「80分哲學」。意思是,做到80分就足夠了,剩下的20分留給「不完美」的空間。

生活中很多事情並不需要做到100分。比如,寫日誌不用字斟句酌,做飯不用擺得像米其林大廚。接受「80分」,反而讓我有更多時間去享受生活,而不是糾結細節。



3. 幽默感是完美主義的剋星

完美主義者往往對自己過於嚴肅,覺得每一件事都「事關重大」。後來我學會用幽默感來化解這種緊張。比如,當我發現自己又在糾結一個無關緊要的細節時,我會對自己說:「嘿,你又不是在造火箭,放輕鬆點!」

對自己的小失誤笑一笑,忘記它吧!

幽默感是完美主義的剋星。當你能笑著面對自己的「強迫症」,那些曾經讓你焦慮的事情,突然就變得不那麼重要了。




4. 學會放手:讓生活有點「亂」

完美主義者最怕的就是「失控」。我以前連書架上的書都要按顏色分類,直到有一天,我決定讓書架「亂」一次。結果發現,世界並沒有因此崩塌,反而多了一種隨性的美感。


生活不需要處處完美,有時候「亂」一點反而更有趣。學會放手,讓生活有點不完美,才能真正感受到鬆弛感。


5. 最後的體悟:完美主義是種病,得治

完美主義就像一種慢性病,雖然不會致命,但會讓你活得特別累。治療的方法很簡單:接受不完美,擁抱「夠好」。現在的我,已經學會在洗碗時隨便擺盤,寫文章時不再糾結標點符號,甚至偶爾發一條語法錯誤的句子。結果呢?我活得比以前輕鬆多了。


完美主義是種病,得治。而最好的藥方,就是學會對自己說:「做到就好,不用完美。」


       

希望這篇文章能幫到那些被完美主義困擾的朋友們。記住,生活不需要完美,只需要真實和快樂。除掉濾鏡看待生活😊


發佈留言

0 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