引言
在中國社會,人們普遍對權威崇拜有加,認為權威的意見是絕對正確的。這種思維就是迷信權威,盲目追隨,甚至不會去思考權威觀點的合理性。直至當今的社會中,這種現象仍然很普遍。然而為什麼在中國社會普遍存在迷信權威呢?迷信權威有什麼副作用?怎樣才能摒棄迷信權威的思維呢?4個步驟帶你走出迷信權威的思維。
一、為什麼在中國社會普遍存在迷信權威的現象?
1. 中國的文化傳統,家庭、學校教育
2. 學校教育不夠普及
3. 學校教育的不足
二、迷信權威有什麼危害
1. 社會、國家層面
2. 個人
看待問題容易出現偏見,無法全面分析處理。
三、我是怎樣摒棄迷信權威的思維呢?
小時候,我就很敬佩、相信老師。甚至希望長大後可以做老師。中學時,看到有老師侵犯女學生的新聞,我無法理解,但老師在我心中的位置還是沒有動搖,還是崇高,值得敬佩的。
長大後,懂事了,知道老師只是一個職業,不需要給老師帶上過多的光環。樹大有枯枝,老師也有一些會做不道德的事,會犯法的人。但就是對於老師,律師等專業人士的這類群體的印象就是正直、正確、專業的。大腦還是下意識的認可、崇拜他們。
直至2019年,發生了很多事,也體悟了很多事。2019年,香港發生了一連串的事件。電視,電台,新聞,報章,YouTube 都出現很多人出來發表意見。一天發生了某些事情,大量的媒體、自媒體都出來高談闊論。有些,猜測上面的想法,猜測上面的指示,猜測某某某高官的佈局,猜測某某的顏色,評論下一步應該怎麼做,評論某些行為、人,傷痛這些,咒罵這些……
各個專業人士、學者、評論員、KOL都出來各抒己見。有些所謂的位高權重的專業,不知道是出於真心,還是所見資訊有限,居然睜大眼睛說謬論。聽得這些多了,突然有一天,『叮』的一聲,我突然意識到,不要被頭銜、職位、修讀專業等標籤所迷惑,他們的言語也不一定正確、可信。不要對權威有迷思,更不要被有心之人利用其外在頭銜,故弄玄虛,操控和引導。
四、如何摒棄迷信權威的思維?
1. 要有無須迷信權威的意識
我們必須要意識到一個問題可能存在問題,才能在遇到類似問題時,提醒自己。例如,今天學校老師告訴你,「你的孩子非常調皮,在學校非常的不聽話,功課也非常的差,將來一定會輸給其他孩子」。你首先要記得提醒自己,無論老師說了什麼,老師說的話不一定正確。這便是有了不迷信權威的意識。
2. 練習覺察自己的偏見
如果你經常聽信權威,也代表你經常對很多事持有偏見。你必要要時刻觀察自己對於身邊發生的事情是如何分析與處理。是否經常標籤別人?有慣性的思維?會有先入為主的主管意識?輕鬆點,就推薦你們看一部非常舊的港劇《壹號皇庭》1-4。專業的律師需要用專業的角度,全方位地看待事情。甚至需要用上帝視角或者說是旁觀者的角度冷靜地、中立地看待事情。他們不會因為表面證據、輿論的導向而被大流左右引導推論;他們不會因為結果導向判定嫌疑人是否有罪;他們不會因為即使知道當事人有罪而不接受案件;他們知道自己的身邊是代表當事人,就必須為了自己的當事人出聲;他們可以很快反應並提出對方律師有意無意地引導而未審先判;他們知道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權益,即使他十惡不赦,我們不是神,都不該有判斷他們生死的權利,所以他們努力為當事人辯無罪.....
看劇時,你可以將自己帶入角色中,看自己如果是他們,你會怎麼做?如何才能向他們一樣中立地看待事情。(即使有時候他們也只是為了一份工作,先不要管對錯,我們要從中學習的是中立的思維。)從生活中糾正自己的以偏概全。
3. 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
不要相信別人的話,自己思考。從多角度分析看待、評論事物。根本不需要聽所謂的專家意見。專家有可能會出於某種利益考量而引導你。或者因為他自身的位置而做出的結論,未必適合你,具有一定的侷限性。只有你自己才會真正從你的角度為自己考慮。如上面的例子,老師說的就一定正確嗎?孩子不都是愛調皮的嗎?你聽老師的話,就因為他不乖嗎?是否孩子有自己的考量呢?你問過孩子的想法嗎? 功課差就一定是孩子的問題嗎?難道考得上好大學就是贏得人生最終的勝利嗎?......
4. 相信自己
很多事都沒有所謂對錯、好壞。你永遠不知道今天你認為的好與壞,在20年後,還會再次這麼看待嗎?所以只求當下問心無愧。如果你做好了決定,那就去吧,相信自己。就算有撞板,也會是一個美好的經驗。但請相信自己的決定。當然,參考意見是絕對沒有問題的。我想說的重點是,不需要把權威的位置擺得太高,過分盲從。
5. 日常生活--保持開放心態 open mind
0 留言
留下你的故事~